上證指數
我國臺灣股市從1986年至1990年初的三年時間里指數漲了12倍,當年的“臺股?!迸cA股市場本輪牛市有很多相似點,甚至連信用危機爆發(fā)導致的“最后一跌”的牛市前奏以及牛市中的泡沫特征都極端相似。
雖然投資泡沫總會破滅,但最后的經濟結果卻有很大差異。不同于日本上世紀90年代地產泡沫破滅后的經濟不振,1990年我國臺灣地區(qū)股市泡沫破滅給很多投資者的財富造成了極大沖擊,但是臺灣地區(qū)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實現了成功轉型。臺灣地區(qū)在90年代之后的十年時間里GDP穩(wěn)定在6%的較高增速,產業(yè)成功轉型,電子半導體等行業(yè)獲得了巨大發(fā)展。相對于日本的失落,我國臺灣地區(qū)最終通過“產業(yè)升級+出口貿易結構轉型”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功。對“臺股?!钡幕貞浵M軌驇椭顿Y者對目前A股牛市的演繹趨勢作出更好地判斷。
1986-1990年
“臺股?!钡陌舜筇卣?/strong>
特征一:市場熱衷于追逐小市值、有故事的股票
市場熱衷于追逐小市值、有故事的股票。當時我國臺灣股市上很多沒有內在投資價值的股票遭到爆炒,投資者都將注意力放在各種內幕消息上。熱門股包括殼公司和市值小、可流通股數少、有故事以及有“幸運名字”的公司。例如1989年初一只叫做“新奇毛紡”的股票1月份的股價低于7元新臺幣,沒有內在價值,僅具有殼資源。從3月份開始該股在25個交易日中有22次漲停,13個交易日中只有漲停成交。在大牛市中,小盤投機性較強的股票,以及只有很少或完全沒有潛在價值的空殼公司通常會跑贏大盤,比那些指數型股票和藍籌股表現得更好,主要是因為小盤股在這樣的市場中更容易被操縱。
這種背景下績優(yōu)藍籌股難以跑贏大盤。當時臺灣股市上有很多的藍籌股,雖然有強勁的資產負債表以及有遠見的管理層,具有很好的增長潛力,但往往表現不佳,例如臺塑集團等。臺塑集團在1989年一季度僅溫和上漲18.8%,收益遠低于指數漲幅44%。1989年一季度代表大盤藍籌的A級股漲幅39.5%,但更具投機性的B級股漲幅則達到了74.8%。當時的股票市場價格已經完全脫離了價值基本面,而股價一旦脫離了現實基本面的約束,對于有意愿參與這場游戲的人來說,再高的股價都不會是障礙。
半個月前還在4300點一帶糾結不前,如今已突破4900點,邁向5000點大關,盡管市場上空仍有一些利空在飄蕩,但股指漲勢強勁。再加之迪士尼開園能給上海出租車行情帶來游客6%增量,基于改革和迪士尼效應,申萬宏源建議關注錦江投資、強生控股、大眾交通和申通地鐵。
我們所身處的每一輪牛熊各自的外因或者內因都有所不同,但是投資者的人性是相通的。但8年來,宏觀經濟與市場結構已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需要我們從新的角度去思考這輪牛市的演進。
對照國際經驗,一個國家的資本賬戶開放不會簡單導致股市的漲跌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28日,外匯局累計審批QFII額度增至736.15億美元,獲批機構增至268家;RQFII額度增至3637億元,獲批機構增至121家。
分析師表示,深證100或深證200也有可能成為深港通選擇的對象 瑞銀的一份研報認為,深港通列入的標的有兩種可能,一是深證100、深證300、滬深300指數的深圳部分及A/H掛牌公司,二是深成指擴容后的500只標的。有媒體報道稱,逾1000只深圳A股將納入深港通范圍,但創(chuàng)業(yè)板的股票只容許專業(yè)投資者買賣。
換句話說,金融板塊要是稍微給力一點,哪怕僅僅是銀行股保持滬指平均上漲水平,目前大盤也已經直接挑戰(zhàn)5200點關口了。不僅是持倉量接近翻倍,持倉過夜的情況也較為明顯,由此說明期指炒家極其看好金融股的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