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交所兩人涉案商業(yè)賄賂 交易系統(tǒng)或留后門
因為商業(yè)賄賂,國內交易量最大的兩家期貨交易所技術部門負責人同時被調查。
財新記者近日獲悉,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技術部門負責人嚴少輝、張國元正在接受檢察機關調查。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案屬商業(yè)賄賂,目前兩人正被隔離審查,存在窩案可能。
多位交易所系統(tǒng)的人士透露,調查始于去年下半年。2012年9月至10月間,系統(tǒng)內干部還收到過警示和提醒。至2013年年初,檢察機關正式立案,但二人是否會被起訴,目前尚無結論。
昔日技術負責人
2012年下半年,網上曾出現匿名舉報,稱上期所原技術部王姓負責人利用職務之便,在交易系統(tǒng)中留下后門,離職后利用該漏洞經營高頻交易,獲利數億元。
但數位相關人士表示,該舉報內容不實,上期所曾自查系統(tǒng),沒有發(fā)現后門,“繞過防火墻談何容易”。此次檢察機關的調查并未涉及系統(tǒng)問題。
嚴少輝和張國元均為期貨系統(tǒng)的資深從業(yè)者。
40歲出頭的嚴少輝是江西于都人,1988年入學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系;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94年即調入上期所搞系統(tǒng)開發(fā),歷任上期所技術部高級總監(jiān)、首席總監(jiān)、總工程師。他還參與開發(fā)了2006年11月上線的上期所“NGES新一代交易所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耗時三年,耗資1.7億元。
嚴少輝也曾參與了中金所籌建時期的技術開發(fā)。據報道,在2006年2月中金所第一次籌備會議上,嚴少輝被任命為七個工作小組之一技術組的組長。但是嚴少輝最后未加入中金所,案發(fā)前任職上期所。
38歲的張國元曾擔任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技術部高級經理,2006年籌建中金所時,他隨大商所原總經理朱玉辰調任上海,擔任籌備組技術組負責人,負責股指期貨的技術籌備工作,后任中金所技術中心總監(jiān)。
2012年3月,中金所將技術中心獨立出去,成立全資子公司上海金融期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金所技術公司),張國元擔任總經理。
2013年春節(jié)前夕,他在中金所技術公司總經理的競聘中失利,轉任該公司董事長。
業(yè)內人士分析,無論在技術系統(tǒng)還是人事上,上期所和中金所的關系曾經都很密切,此次二人同時出事,可能翻船在采購環(huán)節(jié)。
交易所為采購金主
“交易所系統(tǒng)無法從外面購買,只能自己研發(fā)。國內四大期貨交易所都有自己的研發(fā)部門,上期所交易系統(tǒng)不能說國際先進,但在國內是比較好的。”一位期貨公司的技術部門負責人表示。
“交易所無論市場漲跌都旱澇保收,而且所有技術設備必須不斷更新。”上述接近交易所的人士說。
由于幾家交易所的財務情況不甚透明,市場往往都是根據交易量與手續(xù)費進行粗略估算。
2010年,上期所發(fā)布年報,稱當年凈利潤為51.66億元。
2011年,在上海市納稅百強企業(yè)中,上期所、上交所、中金所位列第10、15和32名。
2012年,根據中國期貨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中金所全年累計成交額75.8萬億元。排在第二位的上海期貨交易所全年累計成交額約為44.6萬億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