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0多年前,伴著駝鈴聲聲,東方絲綢運抵歐洲;而如今,發(fā)軔于河南境內(nèi)、貫穿亞歐的新“絲綢之路”誕生了,它就是2013年7月18日首次啟程的鄭歐國際貨運鐵路。
時隔一年,鄭歐班列運行情況如何?它對沿線城市的影響如何?它為河南發(fā)展帶來哪些新契機(jī)?7月18日,映象網(wǎng)推出“鄭歐班列開通一周年”系列報道,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報道方式,描述鄭歐班列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對話新“絲綢之路”上的淘金客,記錄豫企“國際范”的成長之路。
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nèi),滿載貨物的國際班列從這里開出。 段晉哲/攝
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運行示意圖
映象網(wǎng)訊(記者 蔣宇飛 駱瓊/文 段晉哲/圖)7月18日上午,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將再一次響起陣陣汽笛聲,又一列滿載貨物的國際班列從這里開出,沿著10214公里的鐵軌,帶著無數(shù)人的期盼,駛往德國漢堡。
一年前的今天,河南人記住了一個名字——鄭歐班列,自2013年7月18日首班班列開行至今,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已開行37列。
鄭歐班列,沿著絲綢之路的方向,從鄭州出發(fā),經(jīng)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最終到達(dá)萬公里之遙的德國漢堡。
在現(xiàn)代交通的驅(qū)動下,鄭歐班列在短短的15天時間里往來于亞歐之間,而作為起點的鄭州,也伴隨著開通時的汽笛聲釋放著新的潛能。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