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6日19:57 來源:映象網
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擺放著講述“何大媽”事跡的銅像
映象網快訊(記者 王芳菲 高御/文 米川/圖)一路走來,都是清新的田園景色,道路兩邊是剛收獲過的水稻田。山里彌漫著霧氣,一片田地,一塊水塘,幾只野鴨,一條黃狗。這一派清新自然的景象正是信陽羅山靈山鎮(zhèn)帶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長征出發(fā)地流傳感人故事 村民刺目救下紅軍戰(zhàn)士
地處大別山北麓的何家沖,位于河南省羅山縣鐵卜鄉(xiāng)境內,與湖北省大悟縣毗鄰。這里是全國著名的中國工農紅軍四大長征出發(fā)地之一。1926年,三年游擊戰(zhàn)爭期間,何家沖曾作為紅二十五軍軍部及醫(yī)院駐地。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何家沖成為豫鄂邊區(qū)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里的何氏祠作為紅二十五軍的軍部舊址,流傳著許多動人的紅軍故事,何大媽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何大媽是何家沖的一位普通婦女,當時,國民黨要抓紅軍戰(zhàn)士余占海,何大媽為了證明他是自己親人,當場起了毒誓,并忍受劇痛刺瞎了自己的右眼。解放之后,余占海再次回到何家沖,把何大媽當做自己的親生母親盡孝,當他提出要帶何大媽走時卻被拒絕,何大媽一直生活在何家沖直到去世。這位平凡的婦女做了偉大的事,但她的故事卻同偉大的紅軍戰(zhàn)士們一樣,永遠被后人所銘記。
王大灣村民高宏周向記者展示了他家自己種植的板栗
如今的何家沖,模樣已有所改變。2014年,靈山鎮(zhèn)黨委、政府在羅山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縣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要求,打造出了靈山——何家沖旅游精品線。而早在2005年,何家沖就已成為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一。昔日的紅軍長征出發(fā)地,早已成為了獨具歷史特色和紅色情節(jié)的明星村。何家沖人為自己的村子自豪,他們身上流淌著紅色的血液。這里的紅色記憶也像二十五軍長征出發(fā)集結地標——八百年樹齡的大銀杏一樣被世人口口相傳。
王家灣自然環(huán)境非常適合鳥類生活
量身打造觀鳥主題鄉(xiāng)村 王大灣吸引世界愛鳥者
離開何家沖,記者團來到位于羅山靈山鎮(zhèn)南部的董橋村王大灣。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一片綠色蔥蘢,竹林密布,空氣中彌漫著水霧和綠植的混合香氣。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真好呀!
據介紹,董橋村位于董寨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核心區(qū)。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迷人,不僅擁有信陽毛尖茶特色產業(yè),而且是一座以觀鳥為主題,著力打造鳥語茶香的美麗鄉(xiāng)村。一位村民將記者帶進了他家的農家院,院里寬敞明亮,秋千掛在院中,珍貴鳥類的大幅照片掛在墻上。村民告訴記者,“王大灣村可是出了名的觀鳥村,每年都有好多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來這里賞鳥。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們白天出門追尋鳥兒的足跡,晚上就在村民家休息。當地很多人家都辦起了以“賞鳥”為核心的農家樂?!倍瓨虼迨菄乙患壉Wo鳥類白冠長尾雉、朱鹮的棲息地,被譽為鳥類的樂園。這種農家樂的主題在全國鮮見,非常具有特色和代表性。董寨賞鳥經濟的成功,不僅來源于天然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更與當地政府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量身”打造密不可分。
董橋村王大灣目前已成為靈山旅游沿線的一個重要景點,是觀鳥客的駐足地。人們來到這里,看豫南山水,聽林間百鳥鳴唱,品信陽毛尖茶,呼吸清新空氣。仿佛置身于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據統(tǒng)計,董橋村已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用于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設施,推進環(huán)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在4個村民組,以人口集聚相對集中、村落文化特色鮮明的王大灣組為中心,向周邊三個村民組輻射帶動。
羅山發(fā)展迅速,充滿希望。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160.1億元,是2010年的1.7倍,“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0%??h產業(yè)聚集區(qū)榮獲河南省“十快”產業(yè)集聚區(qū)稱號,并受到省政府通令嘉獎,晉升為河南省“一星級”產業(yè)集聚區(qū)。羅山的旅游精品線可謂是“一紅一綠”。紅色是發(fā)展主色調,代表著當地鮮明的革命傳統(tǒng),綠色是未來的新常態(tài),代表生態(tài)“青山綠水”的新愿景。有了這一紅一綠的寶貴資源,相信羅山的未來會更好!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讓洛陽欒川縣廟子鎮(zhèn)莊子村“碧水山莊”農家院的經營者郭留太,深切感受到了當地發(fā)展旅游業(yè)帶來的紅利。
“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繼續(xù)采訪行程。
9月26日,按照中央網信辦統(tǒng)一部署,“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在紅25軍長征出發(fā)地——羅山縣何家沖啟動。
9月26日,按照中央網信辦統(tǒng)一部署,“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在紅25軍長征出發(fā)地——羅山縣何家沖啟動。
9月26日,按照中央網信辦統(tǒng)一部署,“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在紅25軍長征出發(fā)地——羅山縣何家沖啟動。
帶著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小組走進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隆德縣沙塘鎮(zhèn)張樹村。紀桂紅 攝 在著力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時,張樹村以養(yǎng)殖園區(qū)為產業(yè)發(fā)展平臺,采取寄養(yǎng)、代養(yǎng)、合作養(yǎng)殖等多種模式,幫助村民發(fā)展以牛為主的草畜產業(yè)。
9月26日上午10時,“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將在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fā)地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鎮(zhèn)何家沖舉行。
8月31日下年,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湖南站活動的編輯記者來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觀察近年來的發(fā)展變化。如今她在十八洞村創(chuàng)辦了湘西金田民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花垣縣已有8個苗繡基地,培訓了500多個繡娘。
紅色沃土憶長征,為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力宣傳和深入踐行偉大的長征精神,由中央網信辦指導,湖南省網信辦、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扶貧辦聯(lián)合主辦……
為深入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央網信辦定于8月下旬至10月底,組織開展“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
據介紹,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高11.9米,重修于2008年,用以紀念紅軍入粵后發(fā)生的一次慘烈戰(zhàn)斗——銅鼓嶺阻擊戰(zhàn)。
為深入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央網信辦定于8月下旬至10月底,組織開展“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
廖秀英向采訪團講述其借助互聯(lián)網發(fā)家致富的故事鐘振源不僅能在服務站里看書,還能通過網絡賣土特產 2015年,在當地郵政部門的扶持下,廖秀英搭上電子商務快車,僅僅一年,依靠電商平臺共賣出咸鴨蛋200萬余個,月純利潤達18萬元。
為落實新聞戰(zhàn)線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要求,2月28日,河南電臺中原之聲年輕的采編播人員來到鄭煤集團新鄭煤電公司趙家寨煤礦參觀采訪。
2月28日,河南電臺中原之聲 “走基層”采訪活動來到鄭煤集團新鄭煤電公司趙家寨煤礦。煤礦2009年竣工試運轉,2010年正式投產,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目前,礦井作業(yè)機械化程度將近100%,百萬噸死亡率連續(xù)4年為零。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