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成為中國當下反腐由治標轉向治本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中國法治反腐的新起點?!敝袊ù髮W行政法教授馬懷德對中新社記者如是說。
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對反腐的重視程度空前。早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要求,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新一屆領導層反腐鐵腕力度空前。據(jù)統(tǒng)計,中共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總數(shù)超50名。其中,中央委員3名,前政治局委員一名、前中央委員一名,候補中央委員3名;還有徐才厚、蘇榮等重磅人物;2014年7月29日,更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立案審查。從高官被查處密度和速度來看,這一屆領導層反腐力度無疑是近30年最大。
新一屆領導層反腐措施細化空前。大到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反“四風”(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以及奢靡之風),小至出臺十幾道禁令包括禁止公款購買月餅年貨爆竹、印刷贈送賀年卡等,時間持續(xù)之久、規(guī)定之具之細,令人擊節(jié)。
中共高層不止一次表達過反腐要標本兼治,治標是為治本贏得時間。有觀察家指出,中央政治局7名常委全體出席10月8日舉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正是在四中全會前夕為這場歷時近一年多的整風肅紀畫上圓滿句號,并為接下來以制度建立官場新秩序、政治新生態(tài)做足準備。
馬懷德表示,按照中央已經(jīng)釋放的信號來看,四中全會將會重點研究建立起一套嚴厲的法律監(jiān)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法治反腐,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將會提升到重要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這無疑指明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化反腐的新路徑。
在馬懷德看來,法治反腐首先要加強立法,包括國家和黨內層面兩個方面。在國家立法層面,全國人大已將“完善反腐敗方面的立法,真正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作為今后5年的立法重點,這顯示中央將對反腐敗工作的整體方針、原則、體制等進行頂層設計,并用程序法治防止公權力尋租和濫用。
而在黨紀政紀層面,首要的是完善健全過去的一些規(guī)定,并有必要從一般內部文件上升為法律法規(guī)。比如公務人員從業(yè)準則的倫理、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公務人員個人事項報告及公開條例、信息公開條例上升為信息公開法等。
“預防腐敗、懲治腐敗的最終走向都是法治反腐。最重要的是源頭立法,約束一把手的權力?!瘪R懷德說,過去的治標達到“不敢腐”,只有依靠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才能做到“不能腐”、“不想腐”,而這將會是四中全會的一個重要看點。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皇甫平”系列評論作者周瑞金日前撰寫萬字長文探討如何“終結腐敗”,認為要從“治本”的角度編織七位一體的制度籠子,即事前以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約束、事中以公共財政法案實行過程監(jiān)督、事后以增量陽光法案進行結果控制、審計監(jiān)督、中共各級紀委監(jiān)督的制度升級與優(yōu)化、借助社會和民眾的異體監(jiān)督以及通過推進司法改革加強法律監(jiān)督等七項。
他期望,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后的反腐敗工作將更強調按法律來懲治腐敗,只有通過制度反腐,以此徹底終結腐敗。而當前中國社會經(jīng)濟矛盾的根源很多同腐敗有關,普通百姓對官員腐敗更是深惡痛絕。如果能夠根治腐敗,那么大多數(shù)的社會矛盾都可能化解,國民的凝聚力、社會的和諧度也將大大提高。
事實上,周永康、徐才厚、蘇榮等“大老虎”被查,破除了“刑不上大夫”、“退休即過關”的潛規(guī)則,是中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xiàn),說明了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搞特權主義。只有一切以法律為準繩,用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為制度建設開辟新境界,才能不斷推動社會進步。(完)
(原標題:四中全會前瞻:治標逐步到治本 反腐迎來新起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