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灣村第一個大學生王小林死了,死得孤獨,死得安靜,死得沒有尊嚴?!爱斷従釉俅瓮高^窗口看到他時,他的身體已經(jīng)僵硬,沒人知道他是哪天去世的。”曾經(jīng),他是那么優(yōu)秀:悟性高,字漂亮,成績好,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一直當班長,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并成功考上大學,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曾經(jīng),他是家庭的驕傲,村里的榮耀,后學的標桿?,F(xiàn)在,他卻成了不幸的個體,家庭的悲劇,社會的談資。世事難料?。?月18號《長江商報》)
太多的人將王小林的悲劇歸咎于教育體制的弊端,認為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中國教育流水線生產(chǎn)了太多與市場脫節(jié)的大學畢業(yè)生。其實,單從王小林的悲劇來剖析,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王小林的悲劇固然與大學教育有關,但并不是與市場脫節(jié)的問題。1995年王小林師范學院畢業(yè)后進入縣城一所中專教書,就拿現(xiàn)在來說,那也算是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但王小林卻因為“不滿學校的安排”不干了。要知道,1995年之前中國大學并沒有擴招,大學生還算天之驕子,就業(yè)也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并不存在“就業(yè)難”的問題。如果硬要說王小林的悲劇與大學教育有關的話,那就是大學教育沒有給他一顆自食其力、獨立開放的心。王小林悲劇的根源在于他自己的“不爭氣”。
西彥有云,“天助自助者”。他救以自救為前提,個體只有先學會自救,他救才會錦上添花。而個體的自救首先就決定于自己的心態(tài)。積極向上、堅實篤定而不萎靡不振、消沉面世才能突破命運的枷鎖,踏上成功的道路。王小林的悲劇恰恰就在于他得過且過、消極殆世的殘缺心態(tài)。辭掉工作之后,王小林很少幫母親干農活,甚至因為干活的事打傷母親。封閉、消極與暴戾從來都是連體孽胎!一個將自己囚禁在牢籠里的人你能夠期待他有一個包容孝順的心?沒有了信仰支撐,王小林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王小林獨居十四年最終活活餓死,這當然拷問著當?shù)毓簿葷块T的失察瀆職,倘若當?shù)芈毮懿块T能給予及時的心理救濟,幫助他走出心理困境,重塑良好面世心態(tài),王小林的悲劇興許就能避免。但對于一個“不爭氣”的個體而言,任何來自外界的救助都是杯水車薪,甚至會飲鴆止渴——村民的幫助并沒有讓他斗志昂揚。
當前盛行“啃老族”,據(jù)調查顯示,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yǎng)小”現(xiàn)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yǎng)。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政協(xié)委員、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稱,應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取消其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資格,以起到鞭策作用?!凹羁欣献遄粤⒆詮姟睂ν跣×侄燥@然過于奢侈了,他根本無老可啃——父親早早去世,母親被他打到姐姐家。的確,正如景天魁所言,社會要做的就是激勵他們自立自強,從心理上給予救濟,心結解開了,個體命運才不至于陷入歧路亡羊的逼仄境地。
在惡勢力面前,中國人是有國民性的,懦弱即是構成中國人國民性的底色。二十多年前,對于中國人的懦弱,龍應臺喊出“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面對逼仄的命運,王小林同樣是懦弱的,他是精神上的懦夫。其實,在悲劇發(fā)生之前,我們早就應該形成這樣強大的聲場:“王小林,你為什么不爭氣?”
爭氣,才是構成每個命運個體的共同底色。不管是寒門子弟,還是“×二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