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shihao668000”施先生發(fā)了一條春運微故事說,今年老婆剛生了兒子,他們沒有回家,準備把父母從湖北黃州接到廣東過年。父母出發(fā)前,他一再叮囑,春運路上人多,不要帶東西過來??墒牵细赣H和老母親還是背了100斤花生油和300個土雞蛋帶給他們。“春運再擠,親情始終阻不斷?!笔┫壬鷦忧榈卣f。
中國最世俗、最傳統(tǒng)、最感人的人情故事,就在那100斤花生油和300個土雞蛋里。
錢鐘書先生曾引用希臘神秘哲學家的話:“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64天的勞頓,不管是千里還鄉(xiāng)還是千里進城,都是為了在除夕那天有家可依。對于年輕的孩子,或者年老的父母,再擠的路,再沉重的行囊,都變得寬闊而輕盈。
過年已成為備受吐槽的事。有人說,百無聊賴是春節(jié),千辛萬苦擠回家后,好像無非也就是吃吃喝喝,不是走親訪友,就是走街串巷。說到底,不過是春節(jié)的儀式感越來越式微:面對面的拜年被短信、微信取代了,煙花爆竹的樂趣被灰霾蔽日嚇跑了,擠市場買年貨的感覺也被網購代替了……
這又是一個不能割舍的旅程?!扒Ю锼碗u蛋”的故事,就讓眾多網友為之動容,紛紛感嘆:世界再大,也要團聚。
一家人要在一起過年,是很多中國人的心結。一因假日難得,一年忙到頭,普通工薪勞動者確實難得有時間與家人聚聚。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今天,1.67億中國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二是戶籍藩籬、房價高啟,“我”在這頭、“老婆孩子”在那頭,或者“一家三口”在這頭,老人在那頭……人倫親情,在歷經千辛萬苦后,才終于釀得相聚的寬心。
任憑這個世界千姿百態(tài)、變化多端,親情總是中國人一脈相承的信仰。在過年的儀式中,發(fā)酵已久的親情,隨時隨地都能飄散出沁人的馨香。那100斤花生油和300個土雞蛋,就是解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紋理的強勁密碼。這樣一幕故事,它與價值無關,與路程無關,與主角無關,扎扎實實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上。
?。ㄠ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