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規(guī)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這是中央深改小組通過的又一個司法體制改革文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擘畫司法體制改革宏偉藍圖,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推動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大潮涌起。
這是一場氣勢恢弘的改革,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赝母餁v程,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試點,從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到合理配置司法職權,從提高司法透明度到加大人權司法保障力度,一系列舉措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頂層設計推動司法改革
回望來路,不忘初心,勠力前行。
司法體制改革的路線圖,來自于黨中央的頂層設計、通盤考慮。
3年前,當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第35個年頭時,世界的目光聚焦新一屆黨中央研究什么議題、作出什么決定、采取什么措施、釋放什么信號,從而判斷事關中國未來5年乃至10年的施政方針和工作重點。
2013年11月12日,當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公布時,人們看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千頭萬緒中,“改革司法體制和運行機制”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首次提出,建設法治中國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目標之一。
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qū)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打基礎、謀長遠的改革舉措,奠定了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石,對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健全責權明晰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好保障人權具有重要意義。
車馳雙輪,鵬展兩翼。
2014年10月20日,黨的歷史上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在三中全會基礎上對保障司法公正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qū)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許多舉措令人耳目一新,全黨全社會對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充滿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強調:“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社會和諧穩(wěn)定就難以保障?!?/p>
這一論斷有的放矢,直指現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而這一切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在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中,他理直氣壯、大張旗鼓講堅持黨的領導,科學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绷暯娇倳洀娬{。
他兩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他親自出席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或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前夕,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多次研究部署司法體制改革。
領導核心堅強有力,司法體制改革就能蹄疾步穩(wěn)。
每一項舉措都著眼于實現公平正義
如今,走進全國任何一家法院都能看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標語。
這一要求,來自于2013年2月23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的第四次集體學習。
上任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就在思考,要讓公平正義成為司法機關的目標追求?!八兴痉C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三年來,司法改革的每一項舉措、每一點進步都著眼于實現公平正義。
司法公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4年1月1日起,全國3000多家各級法院的裁判文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接受公眾監(jiān)督;最高人民檢察院推進檢務公開,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決定書等法律文書公開制度;公安部明確提出建立互聯(lián)網執(zhí)法公開平臺,全面公開執(zhí)法信息;司法部細化獄務公開標準、明確獄務公開流程……
2015年11月5日,中央政法委首次根據中央深改小組通過的《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公開通報5起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典型案例。“出臺這一《規(guī)定》,就是要建立防止司法干預的‘防火墻’和‘隔離帶’,為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提供制度保障。”中央司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員額制改革中,上海、青海等地制定科學的入額標準和程序,精心操作實施,讓老同志感到安心、年輕人看到希望;廣東等地把員額制分配和辦案數量統(tǒng)籌起來考慮,在全省范圍內對員額進行合理分配、動態(tài)管理,解決了忙閑不均、案多人少問題;海南、貴州等地對未入額的原法官檢察官,保留原有身份和待遇不變,并對繼續(xù)留在業(yè)務部門的,通過安排主持調解、辦理簡易案件等工作,發(fā)揮好他們的積極作用。
中央政法委出臺意見,嚴格規(guī)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yī)程序;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廢止勞動教養(yǎng)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分析:“近年來,隨著社會矛盾增多,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大量案件涌入最高人民法院,導致審判接訪壓力增大,息訴罷訪難度增加,不利于最高人民法院發(fā)揮監(jiān)督指導全國法院工作職能,不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不利于方便當事人訴訟?!?/p>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在深圳、沈陽設立了兩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qū)劃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一年來,兩個巡回法庭受理案件近2000件,審限內結案率達到100%。
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公布,《意見》提出進一步推進京津冀設立跨行政區(qū)劃法院集中審理跨區(qū)劃重大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試點工作。
“探索設立跨行政區(qū)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的司法體制改革舉措。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他曾指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fā)展和行政訴訟出現,跨行政區(qū)劃乃至跨境案件越來越多,涉案金額越來越大,導致法院所在地有關部門和領導越來越關注案件處理,甚至利用職權和關系插手案件處理,造成相關訴訟出現‘主客場’現象,不利于平等保護外地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法院獨立審判、監(jiān)督政府依法行政、維護法律公正實施?!?/p>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上海等地探索設立跨行政區(qū)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排除對審判工作和檢察工作的干擾。
在采訪中,許多法學專家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司法體制改革不是對現有體制的小修小補,而是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有序推進的大變革,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大手筆、大氣魄。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對于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看重實效。他曾強調,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2015年8月,吉林長春的律師張永峰用了不到1個小時就在網上完成了83件股權糾紛的立案手續(xù)?!叭绻@些案件在線下完成立案,至少需要一天時間?!睆堄婪逭f,網上立案,對于異地參與訴訟的律師來說最為受益,既不用來回跑路,又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
2015年5月1日,全國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僅僅5個月時間,全國法院就登記一審案件620萬件,同比增長31.9%,其中,立案難特別突出的行政訴訟案件同比增長75.8%,刑事自訴案件同比增長60.5%?!伴L期以來困擾人民群眾行使訴權的‘立案難’問題得到根本緩解。”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孫軍工說。
完善司法責任制等四項基礎性改革也取得佳績。上海法院一線辦案力量增加18.5%,審結案件上升11.3%,一、二審后服判息訴率分別達到92%、99%。廣東深圳福田區(qū)法院審結案件上升30%,一線法官人均辦案357起,涉訴信訪下降20%。經過一年多探索實踐,四項改革試點的理論準備、政策支持、經驗積累已比較充分,中央批準在18個省區(qū)市試點基礎上,在全國普遍開展試點。
長期以來,人民群眾對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強烈不滿,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不力背后的違法行政或者不作為更是深惡痛絕。但由于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使其沒有也無法提起公益訴訟,導致違法行政行為缺乏有效司法監(jiān)督。
“如果對這類違法行為置之不理、任其發(fā)展,一方面不可能根本扭轉一些地方和部門的行政亂象,另一方面可能使一些苗頭性問題演變?yōu)樾淌路缸??!绷暯娇倳浿赋觥?/p>
對此,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此后,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人民檢察院對安順市鎮(zhèn)寧縣丁旗鎮(zhèn)人民政府違法履行職責和怠于監(jiān)管的行為,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檢察院對許建惠、許玉仙污染環(huán)境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如今,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已經隨著越來越多的案件出現而落地生根。
呼格吉勒圖、念斌、陳滿……三年來,這些普通人的名字被人們所熟悉,他們都有共同的遭遇——蒙冤多年終昭雪。黨的十八大以來,超過30件重大冤假錯案得到糾正,許多案件是按“疑案從無”的原則改判的。這一司法觀念的重大轉變來自于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部署,來自于習近平總書記對“有效防范冤假錯案產生”的多次強調。
2014年5月30日,重慶市江津區(qū)一位涉訴上訪農民,在當地基層法院視頻室里,通過遠程視頻接訪系統(tǒng)與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進行了直接對話。這次對話跨越萬水千山,也標志著全國3300多家高、中、基層人民法院實現了與最高人民法院視頻接訪系統(tǒng)的互聯(lián)互通,使上訪人免受奔波之苦。
三年來,和人民群眾關系密切的公安改革也有序推進。大到推進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戶籍制度改革,小到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出入境改革,公安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目的是提高公安工作整體效能,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公安改革的紅利。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政法戰(zhàn)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绷暯娇倳浽?014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振聾發(fā)聵。
唯改革者進,唯創(chuàng)新者強,唯改革創(chuàng)新者勝!
2016年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部署的司法體制改革任務,大部分要在今年完成。
一份清晰的任務單擺在面前:在全國推開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試點;進一步完善訴訟制度,推進繁簡分流,努力構建普通程序、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等相配套的多層次訴訟制度體系;深化司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律師和監(jiān)獄制度改革,健全統(tǒng)一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深化公安改革,聚焦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提高公安工作整體效能。
司法體制改革的任務仍然艱巨,但實踐已經證明:只要按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部署指示,嚴細深實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就能在難得的歷史機遇中,開啟中國司法新的輝煌,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王比學 徐雋)
3月13日(星期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3日,美國紐約民眾示威,抗議陪審團決定不起訴扼死黑人小販埃里克加納的警察。當地時間2014年12月3日,美國紐約民眾示威,抗議陪審團決定不起訴扼死黑人小販埃里克加納的警察。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3日,美國紐約民眾示威,抗議陪審團決定不起訴扼死黑人小販埃里克加納的警察。當地時間2014年12月3日,美國紐約民眾示威,抗議陪審團決定不起訴扼死黑人小販埃里克加納的警察。
轟轟烈烈、大刀闊斧甚至不留情面的改革背后,有一個溫暖的指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將人民福祉作為改革航標,過時的指揮棒要更換,過時的制度體系要更改,過時的思想觀念要更新。
截至目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60項改革任務已經啟動39項,無論是戶籍制度改革出臺,還是限制央企高管薪酬,其中大部分回應的都是社會各階層關于“公平正義”的期待。另一方面,必須認識到,這些趨向公平的改革,絕不是再回到吃大鍋飯,中國不會去追求鼓勵“懶漢”的公平。
截至目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60項改革任務已經啟動39項,無論是戶籍制度改革出臺,還是限制央企高管薪酬,其中大部分回應的都是社會各階層關于“公平正義”的期待。另一方面,必須認識到,這些趨向公平的改革,絕不是再回到吃大鍋飯,中國不會去追求鼓勵“懶漢”的公平。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執(zhí)法司法者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要信仰法治,就需要維護法律權威,把公平正義作為價值追求,建立健全保障公正的體制機制。執(zhí)法者、各級領導干部、全體公民應自覺維護法律權威,才能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為信仰法治、堅守法治進而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時強調,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fā)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讓全社會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甫出,海內外都急切地從字里行間尋找中國在今后五年甚至更久遠未來的改革“頂層設計”的具體內容。總書記的胸有成竹,與三中全會的改革目標相得益彰,讓人把目光投向破解階層固化、抑制權力腐敗的社會事業(yè)領域的改革目標:公平正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甫出,海內外都急切地從字里行間尋找中國在今后五年甚至更久遠未來的改革“頂層設計”的具體內容。總書記的胸有成竹,與三中全會的改革目標相得益彰,讓人把目光投向破解階層固化、抑制權力腐敗的社會事業(yè)領域的改革目標:公平正義。
最近一段時間,中央高層頻繁釋放改革注重公平的信號。校準國家治理發(fā)展的根本目標方向,夯實社會價值根基,實現國家上下、社會民間的融通,體現著改革的歷史任務,要凸顯的核心價值是公平正義。
東方今報繼續(xù)推出新言撰寫的“凝心聚力實現中原夢”系列評論之十五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也是實現中原夢的價值坐標。維護公平正義,讓每一個河南人都獲得尊嚴和幸福;維護公平正義,讓每一個人的中原夢都自由綻放。
4月3日上午,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立勇主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了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在全國法院學習貫徹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電視電話會議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精神。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線。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公正裁判案件,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為此,新密市人民法院以三個堅持來有效回應群眾的新期待。
日前,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勇在做客《南方都市報》公眾論壇時指出,中國社會雖歷來講究人情關系,但當下社會講關系的風氣已到了不得不更加重視的程度。頭頂近代史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馬勇先生提醒,當下社會講關系的風氣已登峰造極,恐怕不是危言聳聽,應當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