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中,改革開放又成熱詞,“改革”在報告中被提到了86次。國家需要深化改革開放,專家認為,河南亦應如此,而且要敢為天下改革之先。
十八大報告
反復提到“改革開放”
中國貧窮落后命運的改變,始自1978年。是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揭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中國也從此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家庭聯(lián)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回顧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波瀾壯闊。
1992年1月至2月,88歲高齡的鄧小平視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講話,即“南巡講話”。
南巡之后,中國改變了過去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輪的高潮。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樊明說,在這面旗下,中國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成為解密“中國奇跡”的一把鑰匙。
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到改革的地方多達86處,其中提到,“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新形勢新問題
急需啟動新改革
過去幾十年中,在黨領導下,一個個“中國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快速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打造了“世界第二”的經濟規(guī)模;“嫦娥奔月”、“蛟龍入海”,奏響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華美樂章;加強服務、健全保障,彰顯了日益提升的民生熱度……
改革開放,成績巨大,但進行到今天,還不盡如人意。
十八大報告說,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制約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任務艱巨”。
改革關乎13億人口的切身利益。中國已經在農村、國企、財稅、金融、價格、科技、教育、社保、醫(yī)療、司法、行政、文化等領域推進改革,但改革越深入,越易觸及利益關系。
目前,收入分配、征地、戶籍等“難啃的硬骨頭”依然存在。會場上,代表們對于將政治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積極穩(wěn)妥推進期望很高。
復雜的形勢還不止于此。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全球經濟陷入持續(xù)低迷,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30多年來,我們的快速發(fā)展是改革開放推動的,未來中國的發(fā)展,也必須要繼續(xù)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敝醒朦h校辛鳴教授認為,未來中國急需新改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