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年初,全國數十個城市提出了房產調控具體目標。時至今日,全國房價漲勢依舊,4個一線城市漲幅均超過20%,21城市房價漲幅高于10%,而城市居民實際收入增幅約8%,調控“軍令狀”已成戲言。
年初,全國數十個城市提出了房產調控具體目標。除京滬兩地語焉不詳外,廣州、深圳等地均表示目標為“房價漲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時至今日,全國房價漲勢依舊,4個一線城市漲幅均超過20%,21城市房價漲幅高于10%,而城市居民實際收入增幅約8%,調控“軍令狀”已成戲言。(11月19日《新京報》)
調控樓市,抑制房價,事關百姓切身利益與訴求。抑制房價的承諾,不是哪個官員信口開河、隨隨便便的戲言,而是政府部門對民眾的鄭重承諾。這個承諾,擲地有聲,嚴格而言,其“賭注”是政府的形象與威信,更應是相關領導的“烏紗帽”。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年初既然一些城市提出了樓市調控目標,若不實現,最起碼,對公眾應該有個態(tài)度和交代,乃至鞠躬道歉或謝罪。種種跡象、權威數據表明:今年多數城市的樓市調控目標將“落空”,那么,各地將如何面對年初立下的“軍令狀?至今,各地“沉默”應對。
緣何眾多城市的調控目標無法實現?有專家認為是“調控目標設定過于簡單化”,即房價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包括供給、需求、政策環(huán)境等,僅設定目標,而沒有相應的措施,那等于喊空話。
但是,每一座城市的權力決策者,不可能不知樓市調控的“穴位”在哪,但樓市調控政策指東打西,總瞄不準靶子,或者總是簡單確定調控目標。根源在于,一是,個別城市立“軍令狀”原本沒有當真。更何況,說了可以白說,反正無人問責。二是,個別地方政府打心眼不愿從根本上來解決房價問題,因為高房價可以帶來高GDP數字,可以充盈地方稅費收入??峙聸]有多少決策者舍得放棄這塊“奶酪”,甚至還想“一房四吃”——這才是調控“軍令狀”屢屢成戲言的關鍵。
其實,今年的樓市調控“軍令狀”已成戲言,并非孤例,而是一種調控慣性。多年來,又是“國×條”,又是“限購令”、又是“20%個稅”……行政調控似乎無所不用其極,而現實卻走向反面。有數據顯示,從2003年至今,政府部門對樓市“十年九調”,房價卻逆勢上漲10倍——這,對樓市調控而言,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樓市調控屢屢“落空”,其實與有些地方的“假調控”不無關聯。若真想調控,那就降地價,增加土地供給;減少重復收取的稅費;可以聯網摸清城市住房空置率,及早出臺《不動產登記條例》……只是,凡是觸動地方政府利益的,往往巋然不動,調控屢屢指向消費者,像這樣隔靴撓癢文不對題的調控怎么看都有點“虛假”,沒有誠意。
驗房